——記王家清推廣“超豐收”二三事
通訊員 廖永潤

圖為王家清(右)正在膠園做技術指導
王家清祖籍海南省昌江縣,自幼聰明好學,崇尚科學;成年后勤勞能干,熱衷于農林科技。
2013年一天,一個偶爾的機會王家清聽到有關“超豐收”技術的消息,他立刻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回家后茶飯不思,冥思苦想,決定到現場實際考察了解一番再作決斷?疾熘兴喾讲榭、論證、比較,發(fā)現“超豐收”技術果然神奇,從此他的興趣更大了,率先在自家膠園安裝了“超豐收”技術設置,進行反復試驗。兩三個月下來,結果令他大為震驚,割膠收入翻番,生活得到改善,全家人洋溢在幸福的氛圍之中。
王家清想,“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正富。”他決定把“超豐收”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讓廣大膠農也像自己一樣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在王家清的引領下,家鄉(xiāng)昌江一帶橡膠園大面積安裝起了“超豐收”技術設置,產量與日俱增,膠農獲益受惠。
當王家清得知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一膠農家中兩百多株橡膠樹因故將被淘汰時,他想,天下膠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膠樹是膠農的命根子,培育這么多年實屬不易,過早被鏟除掉該浪費膠農多少心血啊?于是他決定轉戰(zhàn)云南,推廣、宣傳、播撒“超豐收”技術。到云南后,經王家清苦口婆心地勸說幫助,原準備淘汰掉兩百多株橡膠樹的那家膠農終于安裝、使用上了“超豐收”技術,結果出現奇跡,膠樹每刀產量竟然達到兩公斤以上,一天的收入有一千多元,令人十分吃驚。王家清的義舉不僅挽救了兩百多株橡膠樹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他幫助膠農找到了一條發(fā)家致富的幸福路。王家清被當地膠農親熱地稱為“王恩人”。
膠農巖三,家住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勐阿鎮(zhèn),是王家清在云南發(fā)展的又一客戶。王家清指導、幫助巖三為自家1300棵膠樹安裝使用了“超豐收”技術,結果使巖三家年收入達到4.7萬元,比沒安裝該技術前的年收入1.7萬元增加了3萬元,兩年下來,巖三就把上學時所欠的幾萬元助學貸款徹底還清了。
2016年,王家清組建了自己的管理團隊,決定以承包膠樹的形式把膠農進一步帶動起來,使“超豐收”技術的推廣提升一個新高度。王家清通過承包大片膠樹,全部安裝上“超豐收”技術設置,聘請當地膠工幫助割膠,大大加快了推廣“超豐收”技術的進度與力度,提高了膠樹的產值(平均產值2.4-2.8元/株),也促進了當地勞動力就業(yè)。目前該團隊已為當地兩萬多株膠樹安裝了“超豐收”技術設置,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8萬株的安裝量。
王家清的業(yè)務團隊已經逐步探索出一套“超豐收”技術高效、切實、可行的發(fā)展模式,他們正在強勢推進,朝著“讓廣大膠農脫貧致富”的既定目標執(zhí)著前行!